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产团购为啥流产? 底价变动太快缺乏谈判机构

发表于2005-10-26
风风火火的团购行动在楼市一片打折促销活动中淡出。由于楼盘底价无法确定,甚至出现一些楼盘开盘价格低于团购价格,一手房市场回复到个体购买市场。

 

市场调控中的上海楼市团购有别于其他建材、家具行业的团购行为,最主要的一点是楼盘底价无法确定。从“十一”房展会开始,很多开发商推出的楼盘促销价已经低于之前团购优惠价。如夏朵小城推出一批特价房,最低单价仅4100元/平方米,原本连团购也打不破的4500元/平方米的坚冰不攻自破。


刚刚购得明园森林都市一套房子的李先生表示:“我一次付清房款就得到九五折优惠,相信团购价也不过如此,更何况这套面对小区景观的房型在开盘当天8楼以上就全部卖光,我只得退而求其次买了7楼。如果参加了团购,相信价格还没谈到位,这套房型所有楼层都已卖光了。”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开发商们大肆促销,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团购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价变”基础在于“量变”,团购最终难以抱成团。“价格联盟”时团购作为一种变相让利的销售手段,俨然成为发展商一种体面降价的营销方式。臣信房屋市场研究部指出,在团购过程中,开发商与购房者的分歧在于开发商的折扣幅度是否达到购房者的心理底线,其降价空间仅在2%至5%之间。开发商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成交量的快速上升,且新开楼盘每期开发量大都在100套—200 套之间。而事实上,一些民间组织的团购量最高只能达到一二十套,其购买力着实无法让开发商放开折扣,团购当然也就无法抱成团。


市场不是不需要团购,而是缺乏专业谈判机构。臣信房屋行销部经理张卉指出,房产团购并非等同于简单商品大规模集团采购行为,即使同栋楼宇,不同房号的朝向、户型都存在较大差异。团购组织多为民间自发行为,团购中谈判经验欠缺自然成为制约团购的最大瓶颈,加上团购成员个性化需求的不统一性、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了许多团购流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