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你献给什么样的老男孩

发表于2016-06-02

上礼拜日下午正当澳洲本科申请条件我神情肃穆全神贯注地澳大利亚研究生申请写稿的时候,有一个朋美国sat考试友+同事发给我丫在豆去美国留学的流程叫《老男孩》的歌儿的美国留学生活费用《老男孩》的歌儿的谱子。哥们很抬举,拿我当专业人士一样地请我看看谱子扒得有没有错。而我很令他失望地用笔记本自带音箱听了一段前奏直到第一段副歌结束,用没插电的电琴扒铁丝儿一样地对了一下,告知,行,挺好。

谱子自然没好好对,但至少和弦走向没什么问题。倒是这首歌儿不错,特别是副歌,怎么嫩么耳熟,嫩么恰克与飞鸟,嫩么Mr. Children。就是词儿稍显古怪,二把刀似的。

转天,这哥们跟我说他觉得谱子还是有问题,早知道不该请我这个二把刀出山。事实证明,不想吹牛逼的时候一样会遭雷劈。然而我没抑制住好奇,再一转天的早晨上优酷看了一下《老男孩》这部网络片儿。

在这个每天都被信息rape的时代,稍不注意就会被舆论的美色诱惑从而让她背后的半老徐娘得逞。结果一大清早我就被这部感动无数网友的网络小品搞得无所适从,深感被咨询绑架的悲凉和寂(二声)寞。

即便是在看片儿之前已经大概了解了片子的定位,我也不能不给编剧和创意人员提一个小建议,那就是,罗列符号而去忽视故事永远都不是明智的举动。在夸张的人物造型和后盖里奇似的剪辑中,包裹着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故事线 -- 男主角在学校和朋友不打不相识,然后追求心爱的姑娘。前十分钟里,包括花仙子,小芳,十六岁花季主题曲,MJ等各种记忆中的东西排山倒海一般袭来。然而即便是这些文化符号的堆彻也是混乱而盲目的,至少在我的记忆力花仙子和小芳前后至少差了10年。

同时整部影片对话寥寥,我想这应该是主创人员的本来用意。然而反过来说,这种方式又更大程度上暴露了故事的单薄和程式化。我不知道到底哪里感人,我从这里面找不到任何能和我自己的青春挂上钩的元素。我印象中的青春是单纯的,混乱的,受限的而又充满了着无处发泄的性欲。我们曾经渴望未来的成功,渴望成为运动员,相声明星,摇滚乐手,但大部分渴望一个美好的生活。实际情况是,甚至对于相声明星这种不靠谱的愿望都有人梦想成真。

而在这部片子里,以上全部化为几个智障一般的大傻小子的臆想中的童年。并且直到最后一幕的秀场上,用感人的主题歌把观众的情绪拉到顶点。这首歌的确不错,只可惜考据得知原来是山寨了,甚至就是把原唱的伴奏带拿来填了个中文词,难听度虽然不及当年郑钧翻唱的《Yellow》,但也令人对创作团队的诚意大打折扣。

写一首原创的主题歌很难么?!也许是,遍地的小清新,民谣歌手们的曲儿是远比不上大桥卓弥的这首歌好听。

至于观众们从这部短片中看到了悲哀的中国电影的未来,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心智的确足够悲哀没有未来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