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关于鲁迅:其生 其死 其时

发表于2011-07-14
鲁迅先生是一个曾经一度没有争议而现在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争议自然较没有争议是很大的进步,但甲觉得,在发表意见的人们中,很有几位其实对鲁迅不甚了然的。这本怪不得人们,官方史向来只提供结论而不提供过程,只注重主体而不注重其他,因此我们不大能够读到曾与鲁迅交游或交恶过的岂明、焕卿、行严、雨僧、适之、望道、雁冰、玄同、半农、西滢、实秋、玉堂、志摩、达夫、秋白、季茀、烈文、兼士、挺岫、懋庸、仿吾、伏园、雪峰、小峰、霁野、素园、长虹、丛芜、伯简、漱美、乃超诸人的著作,即有也是或求“代表性”故而单面的选本,或抽去骨头的“美文”,无从建立他们的整体形象,对时代大背景也只勾描一个粗率的轮廓,至于当年的文坛景色更是(常会变的)几笔写意,几乎并轮廓也无。所以我们即使读了《鲁迅全集》,也不过是在这轮廓下看鲁迅的一言堂,那印象自然常常是片面的,若只读他对一人一时一事的“杂感”而不知彼人彼时彼事的来由,大约会觉得此翁褊狭近于无聊,甚或有无端起衅之讥。何况有些朋友的了解止于上学时课本所选的几篇鲁迅文章,而且早已被老师折磨得了无生趣。那么这一点资料何以服众:凭什么他就被封为这个家那个家,大师、巨人和旗手,在56岁的一生中,他除了写些小说,大量骂人,不断吸烟以至于患结核而死外,还做过什么?

鲁迅还做过什么,甲试着来说一点,并努力慎做评论。态度摆明在先:甲是认为鲁迅的地位并非哪个团体强加,他也可以居之无愧的。

(凡例:梁任公启超自序其《李鸿章传》有言:“故吾近此书,虽名之为‘同光以来大事记’可也。”本文亦企图稍稍涉及其时名人大事,使人回到背景,或可助益于理解其动机。言及当年人物,或以字行,或以号名世,至文中主角之为众所知,亦非本人姓字。为求整齐划一,拟对诸人称字、号、笔名为例,惟引用原文则仍之,而将该人本事略叙于次,大奢遮者不注。凡此致行文冗长琐碎,说话儿的笔力未逮也)
发表于2011-07-20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