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随感评白岩松的正义的暴力

发表于2011-08-09
五个中国人拿油漆泼了方正县的日本碑,白岩松如此评价了这个事:

“其实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呢?那要从理智和情感的两个方面去说的话,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从情感上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小伙子们干得好,因为把大家的这种气给出来了,但是如果要是回到理智的这种层面上来说,我想说的是不值、不用,也不提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管是怎么评价,这是一种暴力的正义,或者说叫正义的暴力,但是毕竟还有暴力在里头,如果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任何的正义都要靠去触碰法律的边界,因为这其中的一个网友在出发之前说,做好了准备,准备拘留15天,他也知道有可能是在法律的边界来进行这种游荡。因此要透过触碰法律的边界,以及暴力的方式才能得到正义的话,好像解了气,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未来的一种牺牲品,因为这不应该是被提倡的。另外我觉得也是不用,这个社会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用理智的方式,假如它真的是不该存在的话,那么用一种理智和舆论监督这样一种方式,以及众多的声音的方式,让这样一个墙或者一个碑去倒掉呢?”

很好,这个社会为什么就不能尝试一下用理智的方式呢?白先生在提倡理智,这当然是好的。不过,我以为白先生可以先想想这个“为什么”?这里所说的理智的方法,就是“舆论监督”“众多的声音”。人言可畏也,用人们的口水让“这样一个墙或者一个碑去倒掉”,大约就是白岩松乐意看到的理智了。但还是这么一个问题,这个社会为什么就不能尝试这理智的方法呢?我想白岩松应当很清楚,因为这样理智的方法不起多大作用,不大起作用,人们只好想点别的办法,以促使它起作用。

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舆论监督能起多大作用?甚至,你看,我们央视记者采访下的方正县政府的官员怎么说的:

“第一个就是为了充分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个就是揭发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可以说这个公墓就是活得档案、活得证据。第三个就是要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让日本现在的人民反思战争的危害,昭示和平的可贵。”

他们修这个“墙”多么义正词严呀。但是我们还看到,他们的这个墙上刻写了这样的话:

“五千魂魄寄侨乡,历史堪沉痛;亿万世人观陵寝,心灵宜记铭。”

原来,侵略者不过是客死侨乡,这一座墙原来是“陵寝”,观了他们的“陵寝”,亿万世人的心灵似乎都被熏陶了,熏陶成了什么?谁为谁在沉痛,为什么而沉痛?

呜呼,这是一句什么话?白岩松先生比较谨慎——这是理智的表现——他说这句话“是否合适每一个人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白先生的“谨慎”体现了我们目前舆论监督的力量。

我说白先生也过于谨慎了吧,这句话没有刻写在日本的土地上,是在中国,这句话刻写在中国,还是一句人话吗?不说人话,还要扯人道主义,那就更不是人话了。

这不是什么民族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道德良心问题。为了招商引资干得出这种事,我们的一些地方官们已经到了无廉耻的地步了。

因此,这里没有什么正义的暴力的质疑的余地,那五个人干得对。不要把正义和暴力绝对地对立起来,有时候正义就该是暴力的。——特别是在人民很难发出自己的呼声的时候。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