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建设巡礼

发表于2010-03-05
阳光、椰林,沙滩、海湾,这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海棠湾。

跨地域、整建制、异地办院,这是大手笔、大气势、大谋略的打造。

一则消息披露: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落地,使得三亚的房价出现飙升!在海棠湾周边的清水湾、福湾的楼盘,2009年均价每平米上涨近3000元!房价上涨的连锁反应,还将扩大到整个海南!

可以说, 这就是品牌的魅力和影响。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的建设,目前情况如何?记者带着关注走进了施工现场。



【奋战琼州第一坑】

海棠湾,被称为三亚五大湾中唯一的处女湾:19公里长的海岸线河道如网,绿洲棋布,芳草萋萋,风光旖旎。按时间节点,海南分院将于2011年春节竣工坐落于此。分院由两块地、4个区组成。

顶层设计刚结束,一场施工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挖坑——在河西岸的医疗区,为了万丈高楼平地起,沙滩地大面积的挖坑开始了。远远望去,一个深8米、直径200米、3万平米挖方量的大坑,鬼斧神工,疑为外星人的造访之地。由于坑大无比,当地老百姓称其为“琼州第一坑”。该区总承包单位是北京城建集团公司,为保证工程“春节前结构出地面,五一节前主体封顶”的节点要求,公司将几百名经验丰富、技术好、能打硬仗的农民工师傅从北京运至2600多公里外的三亚。工地现场是三班倒,昼夜施工,春节期间也不停止,目前现场已完成验槽。

填山——在河东岸的服务保障区与疗养区,按照设计要求,将原标高平均1米填到标高平均10米,共填土86万方,相当于搬运了一座大山。运来的虚土,还要经过夯实才能满足地基承重要求。在工地上,几十辆挖机、铲车、卡车工作的巨大轰鸣声,夹杂着吊车吊起几十吨重的秤砣状石墩,从30米高处自由落体砸下,置身旁边,地动山摇,仿如神话。目前,现场已具备总包进场条件。

在现代化的作业背后,有这样一个不太起眼的活动板房,它紧临工地搭建,这就是工程建设总指挥部。为方便一线指挥,指挥部的办公室与宿舍连为一体,看上去,条件非常简陋:办公室4人一间,每人一组桌椅、一台电脑、一组文件柜;宿舍两人一间,每人一张床、一个更衣柜,合用一组桌椅。

一桌一椅,一砖一瓦,全是工作人员自己动手创造的。为了节约经费,指挥部在北京的办公电脑都是打报告暂借的旧电脑;刘连永老政委采购临时家具货比五家,会议室大桌从工地找边角料自制,既实用又节俭……

简陋却不简单,简约而不简短。刷有“海南分院造福海南人民”标语的围墙,却圈出了一个小营盘,内设办公区、生活区、监理区,干净整洁,厕所、淋浴、餐厅、乒乓球室、卡拉OK室等配套齐全,特别是大家亲手栽种的瓜果长廊和自留菜地,目前菜已绿油油一片。对此,指挥长栾复新介绍:“这体现了我们总医院人把海南真正当成第二故乡,不仅懂得工作,还会忙中偷闲,苦中寻乐,享受生活。”

站在这简易的指挥部向外望去,不远处的整个工地,一派车水马龙、人欢马嘶的热闹景象。



【强强联手绘蓝图】

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回。

2008年始,总医院开始与海南省开展合作帮扶。位于海口的省人民医院与位于三亚的省第三人民医院,率先得到总医院在医疗、保健、教学、科研、护理等方面4批医疗专家代表团的指导,几回交往,总医院在海南名声大震,当地政府称“提升了海南医疗服务水平”,而门庭若市的老百姓听说总医院专家的到来,称“久旱盼甘霖”。

基于此,点燃了海南省卫留成书记与总后副部长秦银河的梦想之旅。海南省委、省政府感觉到:如果把总医院的品牌引进来,是服务海南人民、提高海南医疗保障水平的民生工程和功德工程,是服务高端游客的保障工程,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支撑工程;而总医院党委也深深地体味到:让总医院走出去,不仅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海南的关心,体现了总医院对海南的倾心支持,体现了战略上的重大谋划,同时也是总医院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海南发展的实际行动。

就这样,总医院与海南省从相识走向相知,从相知走向合作,终于在一片梦想的沙滩上结下了累累硕果:

2008年11月,总医院领导到三亚考察,初步表达了在海棠湾建立分院的意向; 2009年2月,总医院与三亚市在海口签订了合作建设海南分院协议书; 2009年8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海南分院奠基典礼的隆重场面;12月3日,总医院与海南省农垦总局签订合作建设海南分院后勤保障基地协议书。

从海南分院的筹划诞生到正式启动;从如期开工到进展顺利,融入了总医院党委一班人的巨大心血。不到一年的时间,总后秦银河副部长去了6次;总医院李书章院长去了12次,何振喜副政委去了13次,文德功政委亲赴指导,其他的院常委也基本上都去过。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一次次反复地沟通与协商中完成的。海南方面在谈判时多次概叹:“解放军总医院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委”。

的确,当涉及选址、价格等重大决策时,是院党委拍板定夺;当评审设计方案走入迷茫时,是院党委指明航向;当工程推进受到阻力时,是院党委作坚强后盾;当前方一线急需院本部支持时,是院党委给予了有力保障。总之,院党委院首长始终本着对总医院历史负责、对海南人民负责的精神,倾注给了海南分院项目的支持太多太多。

提起分院的建设,不能不说总后勤部副部长秦银河中将,正是因为这位总医院老院长的高瞻远瞩和超人胆识,才有了与海南合作的可能,才有了在海棠湾寸土寸金的地方选址建设,才有了今天海南分院的壮美蓝图。

海南,也成了院党委和院首长日夜牵挂之地。每次院首长只要来到三亚,不管工作多忙,事情多么重要,一下飞机都是直奔工地,头一顿饭都要和指挥部现场人员一起吃。为了选地、踏勘、看树,不管路多远多险,山多高多陡,院首长都是拿着图纸亲力亲为,实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有一次,李书章院长还给指挥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创意:“从现在起,你们要物色多棵独具南国特色的古树,等医院开业时就在医院大门口,栽种一片功德林,棵棵古树代表着为海南分院筹建给予亲切关怀的各级首长们,如卫留成书记、罗保铭省长,秦银河副部长,江泽林书记和王勇市长等;代表着为海南分院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同志们,像海南省及三亚市各厅各局、海棠湾管委会、海南分院工程建设指挥部、各参建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以及代表着为海南分院开业付出无私奉献的拆迁征地渔民们……”

一席谈话,发自肺腑,令人感动。

记得在总医院答谢海南省市领导的八一晚宴上,三亚市委江泽林书记曾趣谈:“总医院雄厚的软硬件医疗条件可以看病,三亚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也可以愈人。”何振喜副政委风趣的接话说:“对呀,这才叫强强联手,门当户对。”

于是,在总医院56年历史上,出现了首次跨省区、整建制异地办院,掀开了全方位为海南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新一页,也谱写了军地强强联合、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吴德兴,一位身患肝癌晚期的三亚市海棠湾后海村的普通渔民,由于海南分院建设这一重大事件,在总医院领导的关心下,住进了总医院,在减免大部分医疗费用后得到了很好的医治。术后他感激地说:“要是没有筹建海南分院,我不可能住进总医院,要是早建好海南分院,我就不用去总医院。”

于是,海南分院建设从此牵动了海南人民的心。每一个人,都希望分院早日建好,尽快开诊。



【地主之谊令人感动】

“院党委亲手绘制的分院建设蓝图,指挥部坚信按图施工就不会错不会偏。”栾复新多次对所属人员这样讲。但分院远离北京,异地建设,每一步都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走得不易。“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却极尽地主之谊,令人感动。”指挥长栾复新如是说。

事实的确如此:三亚市无偿划拨海南分院土地593亩和资金13.2亿元,三亚市负责前期拆迁工作,负担3亿元拆迁补偿款;在海棠湾,镇司法所将新建的三层办公楼让给了指挥部;当地银行拟在指挥部附近新建分理处;允许分院在全市范围择古树挂牌,待日后移种;市工程质检站免费为分院建设进行全过程质检;在环评等四项审批未完成的情况下,分院建设先行开工;海南省公安厅为分院授牌“海南省重点保护工程”;为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经过反复论证,海南省规委等多部门同意分院向海、向河拓展红线……

一切速如迅雷。为保证分院项目开工与竣工时间节点,三亚市由主管海棠湾建设的市委常委岳进兼任分院项目指挥长,从组织、资金、工作、监督四方面,真正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套班子干到底,市政审批不出区、工作顺畅不扯皮”。

工程开始,最大的任务就是拆迁。谁都知道,拆迁是块难啃的骨头。但为了确保分院项目能如期开工建设,海棠湾工委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分院及配套项目用地13000多亩的征地工作,其中涉及鲍鱼场、青蛙池、虾塘……

搬迁安置农户110多户400多人,搬迁坟墓5000多座……重任面前,当地政府和领导调解了多少纠纷,说服了多少人事,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三亚市委常委、海棠湾工委书记岳进,在分院项目开工前的半个月时间内带领一班人吃住在工地,人累瘦了,脸晒黑了,甚至发出了“海南分院不开工,我们就不回家”的豪言。两名主管分院拆迁工作的副镇长完成任务后,被我院邀请来北京检查身体,40多岁的中年人,各项指标出奇的好。他们开玩笑地互相打趣:整天大汗淋漓地奔走于分院拆迁区域,累是累,却锻炼出了好身体。

就这样,当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场地平整,供水供电、施工便道等配套工程,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分院项目能在竣工之日真正投入使用,三亚市向涉及海南分院周边市政配套的7个项目发出了与海南分院建设速度展开竞赛的号召:海棠湾水系南区6号路以南约1.8公里工程项目、C10片区支路网工程、滨海大道G段工程、6号路工程、周边绿地绿化工程、环湖路北环东段、海棠大道二标段工程等纷纷加紧上马,各项目部纷纷表示:坚决按照分院2011年2月竣工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抢先完工!

这是八百万海南人民对总医院的信任,这是海南与总医院深厚友谊的展示!



【异地打拼不言苦】

海南分院工程之大,任务之重,时间之紧是总医院基建史不曾有过的。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指挥部统一领导,两套班子分别在北京、三亚同时展开招标与施工。

指挥部组建之初,家家都有难念经:有的爱人患病卧床,有的儿子准备高考,有的小孩出生不久,有的同时兼顾其他工作,每个人都要面临两地分居,都要在家庭与事业间取舍,有些现实问题也不可回避:已是原单位的骨干,何必放弃打拼的天地?艰苦几年倒无妨,只怕今后难调回;长久远离故土,人情会慢慢淡化……

李书章院长在指挥部成立大会上的一席话,不仅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疙瘩,而且说得每个人都热血沸腾。

“你们一班人,上至指挥长,下至工程师,都是院党委经过反复研究定下来的,这是院党委的高度信任,也是全院人的信任。你们带着全院人员的重托来到这个地方,我代表全院人员感谢你们!”

带着党委与全院人员的这份信任,让人感到了来自责任的动力。于是,参建的每一个人都暗下决心:保证完成任务!

工地的辛苦,不亲身感受很难想象:指挥部现场人员都在超常规、超负荷的工作,参加的会多,现场的事多,协调的单位多。指挥长栾复新统一指挥南北两线,副指挥长焦胜强全力协助配合,总工程师蒋联对工程质量造价严格把关,刘子华、黄健、高继河3位项目组长承担一线施工重任,行政办主任刘连永老政委认真负责……

在以军人为主的前提下,工程仍急需20名结构、装修、强电、弱电、给排水、暖通工程师,指挥部一手抓工作,同时一手抓选聘。自4月成立至今,已逐步将业务骨干、专业工程师及司机、厨师等后勤人员配齐配强;逐步将招标采购、财务审计、行政管理等规章制度,以及监理例会、指挥长会议、办公室会议、海棠湾联席会等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逐步将海南省、三亚市对口28个委、厅、局单位走访接洽,建立了良好的外联氛围……这是总医院的速度。

截至目前,指挥部已经完成了两项建筑设计、3项精装修设计、两项园林设计、1项勘查、两项工程监理、两项工程咨询、1项酒店咨询、1项开业庆典、3项总承包施工、1项临建施工、1项白蚁防治施工、1项围墙施工、1项土方护坡施工、1项土方回填施工、1项钢筋供应、1项样板间施工等24项招标询标工作;正在进行3项幕墙施工、10项精装修施工、3项园林施工以及锅炉、柴油发电机、太阳能、气体灭火、气动传输、洗衣机房、空调洁净等工程设备采购招标工作。上述工作未收到一封告状信,未接到一个质疑电话,未受到任何领导的批评。

为了医院的利益,他们严格按制度把好每一关口。由于海南分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影响,每项招标参与单位都很多,有的一个标段报名就有上百家。对发布公告、资格预审、招标评审等程序、文件,指挥部都是三堂会审,反复斟酌。针对地域特点,在已原有一家北京的咨询公司基础上,又引入了一家海南当地的咨询公司,共同对工程造价审核把关。在选择设备材料时,同样的功能比品牌,同样的品牌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同样的服务比信誉。如仅白蚁防治一项,先期测算造价在50万元,经过多轮压价签订合同仅28万元;又如工程采取工程量清单无标底招标,已完成的三项施工总承包招标结果,平均中标价比预算价节约了500元/?評。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果实。看着海南分院这座建筑设计现代高雅、功能布局科学合理、服务流程方便快捷、设施设备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设计图,回顾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路,大家感慨颇多:建筑设计评选进行了4轮,精装修设计评选进行了3轮,园林景观设计评选进行了3轮;往返京琼论证7次,接送各类专家40余人次,制作沙盘30余个,效果图展板作了300余张。每次评审,都举全院之力,指挥部提前协调院办、纪委、审计处、基建办、营房处、军务处、军需处、宣传处、招待所等单位做好会务保障准备工作。评审前夜在接收各参评单位送来的展板、沙盘、影像后,要分门别类地摆成长蛇状。之后就是大家戏称的“转圈”,指挥长带领大家一家一家地看,一张一张地审,各抒己见,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评审当天从早到晚,连续作战,需要时还要为领导充当讲解员。待参会领导、专家离场后,指挥部的真正工作才开始:统计打分结果,整理讲话录音,分析汇总意见。

多少工作人员到三亚半年多,没有双休日、节假日,白天忙到晚,夜里忙到黑。人们都知道,作为总指挥的栾复新工作繁忙,却不知他是顶着巨大压力工作的,因为医院里躺着患癌症的岳父和四哥,而从未回家看望。更让人感动的是,人称这里是“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可天涯海角、南海观音等名胜,与他们还未曾谋面。

针对离院本部远的特点,指挥部既管好现场人员的8小时内,也管好8小时外,保证人身、车辆、政治的安全;针对三亚菜价贵,种类少的特点,协调蔬菜市场,定点特供,保证大家饮食搞好;为有效防治工地现场易发病,指挥部配备了各种药品、血压仪器;不管是领导、军人,还是返聘、合同制、外聘等人员,只要是生日,指挥部都会记得,送去鲜花与蛋糕。谁家属有病,指挥部都会探望,送去慰问金。

现在指挥部分三亚、北京两地作战,不论何处大家都在埋头苦干不抱怨,争分夺秒抢进度,日夜劳作不懈怠。对此,栾复新指挥长感慨良多,遂赋诗一首,道出建设者们早日奔赴三亚异地创业的急迫心情:

天苍茫,燕何往,飞向南疆。

天转凉,好施工,还在北方。

地基深挖凝希望,

诸君多努力,早赴三亚慨而慷。
发表于2010-05-29
发表于2010-05-29
发表于2010-11-30
发表于2011-12-01
发表于2012-06-13
上一页|1|
/1页